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

逆变器及逆变电源包括:通信电源,通信电源系统,电力逆变器,电力UPS,通信电源柜生产厂家

首页 > 产品中心

[field:text/]
[field:text/]
[field:text/]

链出新动能 转出新天地

时间:2025-02-20 20:22:20

作者: 产品中心

产品详情 | PRODUCT DETAILS

  

链出新动能 转出新天地

  走进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惠州市恒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新一代全极耳大圆柱电池项目生产线的自动化、数字化程度之高让人印象深刻。

  “这是目前国内第二条46系列大圆柱全极耳电池量产产线,也是国内第一条磷酸铁锂平台体系全极耳大圆柱锂电池量产项目。我们在这个生产基地的数字化投入就达到300多万元,在这样高质量、高安全、高标准的制造体系保障下,我们的产品已经量产并得到国内外客户的高度认可。”恒泰科技人力行政总监易玉叶介绍。

  随着市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眼下,数字化转型慢慢的变成了中小企业的“必修课”,而不是“选择题”。

  像恒泰科技这样大手笔投入数字化转型的中小企业,在惠州并非个例。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说,为何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其中的难点、痛点在哪里,又该怎样进行数字化转型?

  为什么敢于投入几百万元去做数字化?首先就是你的客户真正的需求你这么做,不这么做的话,有些客户的单你就接不到。既然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和趋势是对的,那迟做不如早做。

  “我们新能源行业的标准品量太大了,价值太高了,客户的要求就是实现物料、半成品、每道工序等制作的完整过程全程可追溯。”恒泰科技董事长曾贤华说,“我们现在给客户出货,都能够给大家提供透明的数据,客户远程就能够正常的看到产品的生产的全部过程。”

  在恒泰科技的46系列大圆柱电池上,记者看出每块电池上都有一个二维码。曾贤华介绍:“通过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就可以追溯产品的生产的全部过程、原材料和相关的参数等各种数据。”

  在数字化的加持下,恒泰科技一路披荆斩棘,从一家小微企业成长为惠州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小米、TCL、三星等众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供应商。

  这是产品制造层面,而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数字化转型也给做人事工作的易玉叶带来极大的效率提高。“上了系统之后,我们员工入职、管理都是数字化,员工入职不用手填各种表格,直接扫码录入系统就可以了,效率大幅度的提升。”

  按照客户的要求做数字化转型,是恒泰科技的做法。而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提质增效降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都是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永恒话题。

  在惠州市华阳多媒体电子有限公司刚启用不久的C6厂房内,新车间的HUD标杆产线,使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率提升到85%,不仅极大的提升了生产效率,还实现产品质量提升,并且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距离华阳多媒体不远,惠州硕贝德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汽车天线生产车间内,在原有生产线的基础上,该公司又投入新的自动化生产线,生产效率、产品的质量都有显著的提升。

  即使是华阳多媒体、硕贝德这样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仍然在不断地提升数字化水平。由此可见,对中小企业来说,要想提高竞争力,加快数字化转型就显得很迫切。

  MES、ERP、WMS、PLM、OA……惠州市众搏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钟立功向记者一一介绍企业上的信息化系统。这家位于惠城区水口街道信利康乐创城的企业于2024年8月顺利投产。在投产的同时,各种信息化系统已经提前谋划好了,并给公司能够带来巨大的变化。

  “现在我们的工单关闭率每个月都能达标,信息化系统给公司能够带来明显的改善。”钟立功说,“只有紧跟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实施数字化转型,持续降本增效提质,才能跟竞争对象、友商PK。”

  对此,泛微网络惠州业务运营中心负责人刘梅生也有相同看法,“对中小企业来说,面对行业内卷,市场之间的竞争压力和挑战不断增大的外部环境,数字化转型是非常有必要的。”

  部分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不足,企业自身也缺少相应的数字化建设经验,从认知不足到推行困难,让不少中小企业管理者对数字化转型有心无力。用友作为国内头部数字化服务供应商,将在惠州投入更多资源,助力惠州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在位于惠城区马安镇的惠州市银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办公楼一楼展厅,有一个“黑灯工厂”模型。

  “这栋占地约2000平方米的钢结构4层建筑就在旁边,车间全部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无需人工操作,可以关灯运行。”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

  自“黑灯工厂”建立以来,银农科技每年都进行更新和升级,一直都在追求更高的产出效能。银农科技董事长钱炫舟介绍,该公司成立业内首家先进DCS自动化生产线及MES信息控制管理系统,甄选优质材料,执行标准化的制造工艺和严苛的检验体系,确定保证产品性能和质量稳定,同时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推动新型农药制剂智能化、信息化生产,促进安全环保管理标准化。

  记者在此前采访时了解到,钱炫舟不仅对企业数字化很重视,而且对企业数字化系统的功能、运作等技术细节都有较为深入的理解,所以银农科技的数字化转型之路走得颇为顺利。

  然而并不是每位中小企业的企业家都对数字化转型有深刻的认识,这也成为不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首先面临的难点之一。

  “谈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资金问题。但实际上,我们常说,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企业经营者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是第一位的。”广东飞讯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总经理欧清明告诉记者。

  飞讯工业互联网是惠州本土成长起来的一家信息化服务商,为制造型公司可以提供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和软件服务。近年来,飞讯工业互联先后在惠州、东莞等地打造了不少数字化转型标杆项目,并慢慢的开始走向全国。

  在欧清明看来,只有企业“一把手”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到位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才能顺利推动。为此,欧清明还曾与几位数字化转型专家一道,成立了一家咨询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精益管理、数字化转型等咨询解决方案。

  相对于大企业来说,中小企业在资产金额的投入、技术水平、管理经验、人才、数据打通等方面,都是数字化转型中不得不面对的痛点。从企业内部来看,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阻力也不小。

  对此,恒泰科技IT总监方炳钢有切身体会,“我们从在仲恺高新区惠台工业区的老厂开始,一路开始做数字化,给我的感受是,并不是每个部门、员工都是举双手欢迎的。”

  方炳钢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上了一个数字化系统,这个岗位上的管理就规范起来了,无形之中就对这个岗位的要求多了,约束也多了,原先手动的、不规范的操作都要改正,这样一个时间段车间的一些员工就会有抵触情绪。”

  “这些都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阵痛’。只有坚决渡过转型期的‘阵痛’,才能实现数字化转型蝶变。”在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总经理孙中平看来,如果这样一个时间段企业“一把手”的重视程度不够,数字化转型的决心不足,就非常容易导致“半拉子”工程,导致数字化转型失败。

  企业要对自己的信息化需求有充分把握,找到和需求匹配的信息化产品,不要盲目上数字化项目。建议企业先进行数字化诊断、对标成功案例,接着进行软件选型、数字化工具导入,分期、逐步推进数字化转型。

  这段时间以来,工信部电子五所工数团队项目交付总监黄志勇和他的团队一起,正忙着给惠州的中小企业作数字化评估诊断。

  现场走访、数据收集、调研访谈、报告编制、团队讨论、差距分析、方案设计、报告评审……评估诊断团队根据现场评估诊断情况和评估诊断结果分析,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形成评估诊断报告,为中小企业提供转型路径与顶层蓝图。

  “从评估诊断走访的结果来看,虽然各行业的数字化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惠州的中小企业普遍对数字化转型比较感兴趣。”黄志勇介绍,大部分中小企业希望有小、快、轻、准的软件和应用产品,降低数字化转型的门槛和成本。

  在惠州市首席信息官与数据官协会会长易军看来,给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体检”这个环节尤其重要。“经过‘把脉问诊’,企业对自身的信息化需求有了清晰的认识,就能够直接进行针对性的信息化产品选型,打造为企业量身定做的数字化转型方案。”

  事实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失败的案例也有不少。易军表示:“大部分是因为企业对自身信息化需求把握不准,没选合适的信息化产品。”

  同时,每个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生产的产品、管理的流程、营销的模式等各不相同,这无疑也会增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难度。不少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会遇到这一种的一个问题:是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服从软件系统的标准流程要求,还是软件系统的流程要符合企业的个性化要求。

  “没有一套系统能‘包打天下’。千企千面,我们针对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为公司可以提供专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进行定制化开发,让中小企业没有后顾之忧。”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实施总监刘龙清说,用友网络作为国内头部的数字化服务商,在各行各业都有成功实施的案例,能够适配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但他同时认为,在财务、人事等流程相对成熟的业务功能模块,企业应当按照标准流程操作,通过上系统规范企业自身的经营。在供应链、制造、营销等差异化比较大的功能模块,则应该依据企业所处的行业、产品和运营流程等行业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匹配和开发。

  “比如大亚湾的石化企业和仲恺的电子信息企业、博罗的食品企业,它们需要的信息化系统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刘龙清说,不管是什么信息化系统,重点是实施交付,实现信息化产品“落地”,在业务上“跑起来”,然后不断迭代、完善。“如果信息化系统不能落地,功能说得再好,都只能是‘空中楼阁’。”

  通过对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诊断,我们得知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痛点,大多分布在在供应链管理和内部生产管理等方面。中小企业在牵引单位的带动下,能清楚地看到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数字化标杆案例,看到行业数字化的优秀水平,能够进一步转变数字化的思路与意识,打消数字化转型的顾虑。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是上一个系统,就能够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我们的建议是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在落后的工艺基础上搞自动化,不要在落后的管理基础上搞信息化,不要在不具备数字化网络化基础时搞智能化。而是基于自身的业务,一步一步地去做数字化,持续加深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找到符合企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2024年11月13日下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举行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专项资金申报政策宣讲会,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派代表参会。

  会上,TCL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联通(广东)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市德赛电池有限公司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作为数字化转型牵引单位,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的指导。

  这是惠州在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一个新的思路:即选择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作为数字化转型牵引单位,通过“链”式数字化转型,以大带小,推动产业集群化数字化转型。

  “TCL在软件选型等方面让我们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同时,我们作为TCL的供应商,和TCL打通数据对接,提升了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响应速度,打破之前的‘信息孤岛’。”易玉叶说。

  对TCL这样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来说,扶持供应链上的企业提升数字化水平,也非常乐意。TCL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部长赵才军认为:“现在企业的竞争已发展为生态链的竞争,通过数字化提升供应链的柔性,才能适应当前的全球化竞争,激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我们作为数字化转型的牵引单位,从资金、技术、人才、经验等方面,都沉淀了很多看家本领,也有成熟的数字化平台、产品,可以带动链上的中小企业‘照样学样’,提升数字化水平,而这也反过来促进整个惠州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链的协同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实现合作共赢。”赵才军说。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业互联网和数字产业促进科相关负责的人介绍,惠州作为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相关奖补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目标到2025年底,推动至少450家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

  截至目前,聚焦5G及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新型储能四个细分行业,我市遴选了TCL等5家牵引单位,征集发布了3批共363家拟改造企业,发布了311款数字化转型产品,组织对超过100家企业组织数字化转型评估诊断服务。

  “为进一步加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我们计划再增加若干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作为数字化牵引单位。”该负责这个的人说,通过以大带小,融通发展,降低数字化转型的难度、门槛和成本,进而推动广大中小企业形成愿转、敢转、会转的良好局面。

  “链”式数字化转型,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牵引中小企业,大企业带动小企业,实现整个产业链集群化数字化转型,更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易军看来,对链上的中小企业来说,能清楚看到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标杆作用,可以轻松又有效地提升数字化转型信心,更有助于推动惠州优势产业链逐步发展。